潜心科研,锐意创新;勇挑重担,敢为人先;守正创新,润物无声。他以青春和热忱投身教育,以责任和担当扎根科研,把课堂当作育人沃土,把实验室当作逐梦舞台。从教学一线到科研前沿,从专业建设到学生成长,他始终坚守初心,追求卓越。
张涵,中共党员,工学博士,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、硕士研究生导师,现任储能科学与工程系主任。自2019年入职以来,他始终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,主讲《新能源材料与器件》《无机化学》《工程化学》等本科课程,年均授课工作量超过500学时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,他始终秉承“教书育人”的理念,全面践行“三全育人”要求,在教学、科研和专业建设中注重学生知识、能力和价值观的综合培养,深受学生爱戴。
一、潜心科研,锐意创新。
张涵深知科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。他以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为使命,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,力求在“从0到1”的探索中实现突破。近几年,他先后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辽宁省科技厅、国家海工钢重点实验室、辽宁省教育厅等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共5项,并主持完成1项教改项目。在科研指导中,他充分体现全员育人理念,带动实验室每位成员与本专业学生参与创新研究;同时,他践行全程育人理念,从项目立项、实验设计、数据分析到论文撰写全程指导研究生,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。多年来,他指导研究生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Applied Catalysis B:Environmental、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、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,实现科研成果与人才培养的同步提升,真正体现了全方位育人的价值。
二、勇挑重担,敢为人先。
2019年,马博在线手机版(大中国区)化学工程学院“储能科学与工程”新专业成功获批设立,成为学校服务“双碳”战略和能源科技发展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作为该专业的负责人和储能工程系主任,张涵老师从筹备阶段便全身心投入其中。他牵头撰写专业申报材料,系统阐述了设立该专业的必要性、前瞻性及其对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,并多次组织与教育主管部门沟通协调,解决了专业设置过程中的诸多难题。专业获批后,他带领团队开展课程体系设计、师资队伍建设、实验室平台搭建等工作,充分体现全员育人的理念,让每位教师都参与到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。同时,他从招生宣传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,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学习成长路径,吸引了一批批优秀学子加入储能学科,形成了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,推动学院学科持续发展。
三、守正创新,踔厉奋发。
张涵老师始终坚持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学理念,注重教学方法与模式的不断革新。他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,积极推进教育评价体系优化和精品课程建设。在教学过程中,他贯彻全员育人理念,将每位任课教师、助教和辅导员纳入育人网络;注重全程育人,从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到价值观塑造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;同时实践全方位育人,通过线上线下资源整合、翻转课堂、讨论式学习等方法,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。在“停课不停学”的背景下,他不仅保障教学质量,还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心态,勇于面对挑战,实现“知识传授—能力培养—价值塑造”的有机融合。
四、以身作则,润物无声。
作为青年骨干教师,张涵注重言传身教,时时处处以身作则。他以科研中的钻研精神和教学中的敬业态度影响学生,要求学生做到的,他总是身体力行先做到。在日常工作中,他既是学生的良师,更是人生引路人,体现全方位育人的理念。他关注学生的思想成长和职业发展,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,帮助他们树立“强国有我”的远大志向,实现知识、能力与品格的同步提升。